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、
《全球化》编委会主任魏礼群
一、《全球化》创刊以来的基本情况
《全球化》名字很好,是块金字招牌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成立之初,曾培炎理事长高度重视刊物工作,提出创办一份智库刊物。在2010年3月国经中心党政联席会上,曾培炎同志将杂志定名为《全球化》,并将其定位为:为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宣传;为推动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服务;为各级决策者当“参谋”与“助手”。2010年9月2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《全球化》公开出版。2011年1月15日《全球化》杂志正式创刊,曾培炎同志为刊物题写了刊名,并提写了“同享人类智慧,共谋全球发展”的办刊宗旨。他十分关心《全球化》的发展,从创刊号起,期期把关,具体指导,确保了刊物的方向、内容和定位。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许多专家、企业家对《全球化》予以肯定,在国内外显示出一定的影响力。
二、围绕办成一流高端智库刊物,着力提高刊物质量和水平
曾培炎同志指出:“《全球化》应本着兼容并蓄、百花齐放的原则,着力打造全球经济思想库,构建一个智库交流的平台,成为广大读者观察国际问题的重要窗口和共享思想盛宴的便捷之门”。按照这一办刊思路和要求,我们今年对《全球化》进行了新的改进工作。进一步明确了刊物定位、特色、内容、风格和发展目标,重新调整组建了顾问专家委员会、编委会、编辑部等工作机构,重新组建了刊物运营、发行机构,使刊物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。我们深知,全国目前有上万种刊物,要使刊物在竞争中生存、发展,就必须提高办刊质量和水平。
(一)突出智库特色,明确刊物定位
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,其主要任务是为党中央、国务院服务,为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服务。因此,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对全局性、战略性、前瞻性的问题提出真知灼见,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,也是《全球化》的使命和生命力之所在。我们将把握好以下几点:
1、刊物定位。我们要按照曾培炎理事长提出的“创新、求实、睿智、兼容”办好国经中心的八字训言,发挥智库优势,彰显智库特色,坚持高端定位、高层次起步,力争将《全球化》办成为,研究交流国际国内重大战略问题,具有全球视野,服务宏观决策,推动企业发展,集聚各类人才,成为各级党政部门、科研机构、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经济研究交流,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动态的重要平台。
2、刊物内容。《全球化》以经济为主要内容,重点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推进研究交流。尤其要反映国际所关心的中国问题,国内所关心的国际问题,从中国人看外国,外国人看中国的视角表达观点。
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,在注重国际经济问题的同时,逐步向国际政治、外交、社会、文化、安全等方面拓展。积极探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,全球经济治理变化,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重大问题,成为“全球经济的一个窗口”。
同时,注重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政策,关注宏观经济运行、财政货币政策、物价走势、进出口贸易、产业发展、区域发展、企业发展中的重点、难点问题,提高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的科学性、及时性和权威性;积极推动对外开放,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,尤其为中国企业更好“走出去”提供咨询和服务,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提供引领和支持。目前,刊物在国际经济分析的预见性、宏观经济预测的权威性、经济政策制定的阐释性,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示范性等方面,都逐步体现出自身的特点与优势。应该说,我们有了一个好的开端。
3、刊物风格。《全球化》实行理论、政策与应用三者相结合,不是单纯学术理论性探索的刊物,而是融理论性、政策性、应用性、知识性,以及创新性和权威性于一体的经济类期刊。
4、刊物服务对象。《全球化》主要面向各级党政决策者及相关部门,面向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者,面向高等院校、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者。
(二)提高刊物质量,改进栏目设置
我们要大力实施质量兴刊战略。“百年大计,质量为本”、“百年大计,质量第一”。质量是一个刊物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,也是保持刊物生命力、竞争力的必然要求。必须不断凝聚一批知名的领导干部、专家作者队伍,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,围绕服务党中央、国务院的中心工作,刊发有重要价值、较高质量的文稿,推出有重要影响的精品力作,这是提高刊物水平,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。
为此,我们在刊物栏目设置上,力求突出特色,不断丰富栏目。例如:“高层论坛”,重点刊登高层领导、政要、资深专家的重要言论,突出权威性、导向性、战略性和影响力。“宏观经济”,重点对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,包括财政、金融、投资、消费、收入分配、社会保障、劳动就业、体制改革、对外开放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交流,“国际经济”,重点是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预测,对国际贸易、国际投资、国际经济合作、国际产业转移、国际金融体系、国际货币政策、国际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交流,为政府和企业正确把握国际经济形势提供参考借鉴,尤其为中国企业”走出去”提供政策和理论引导。“理论前沿”,重点反映国内外理论学术界前沿性、创新性的研究成果,反映国际国内经济理论研究的新动态、新突破、新进展。“区域经济”,重点加强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交流,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,促进东、中、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建言献策。“产业发展”,重点加强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交流,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,为国家制定行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。“企业发展”,重点加强国际国内企业发展的研究交流,为探索企业国际化战略、国有企业改革、中小企业发展、民营企业成长,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持。“调研报告”,刊登中央、地方来自一线的调研报告,为经济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。“名人观察”,重点反映国际和国内名人对于中国和世界重大问题的看法。“案例研究”,重点介绍企业“走出去”的典型案例,为企业海外投资,培育中国跨国公司提供经验和示范。
(三)坚持正确编辑方针,力求精益求精
我们的刊物要做到高标准、高质量、高水平、有特色,就要更加注重全局性、战略性、超前性、服务性,就必须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,明确编辑方针。
一是坚持围绕中心,服务大局。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,更好地为中央决策服务,为社会各界和企业服务。
二是坚持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,兼容并蓄。编辑工作做到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与时俱进、求真务实;全面、准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;同时,尊重科学,尊重学术自由,允许不同的观点交锋,各抒己见。
三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,倡导良好文风。刊物不仅重视理论研究,而且重视应用价值,注重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,不讲大话、空话、套话。文章注重长短结合,既要有深度研究,也要有短小精悍的政策性、知识性介绍的文章。
四是坚持精益求精,着力打造精品。我们对刊物编辑的流程、环节、稿件录用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,建立与作者的沟通机制、专家审稿机制,确保文稿质量,保证学术文明和公正。
(四)制定发展目标,实施保障举措
我们要争取通过3年的努力,将《全球化》办成为一流具有影响力的期刊,通过5年的努力,办成全球主要智库的重要交流刊物;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,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期刊。
为此,我们采取以下改进措施:
1、调整顾问、资深专家和编委会。我们目前的顾问、资深专家和编委会,可以说是阵容庞大,名家荟萃,集聚了国内外一些顶级的专家学者,为提高刊物权威性,提供一流稿件奠定了重要基础。目前,许多顾问、资深专家、编委都为刊物提供了高质量的文章,我们希望大家提供越来越多的好文章。
2、重新组建编辑部。目前编辑人员都熟悉基本理论、经济社会政策,从事编辑工作多年,思想和业务素质较强,编辑部的组稿、审稿工作,也逐步走向规范化。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编辑队伍建设,这是提高刊物水平的关键。要贯彻落实好我们的办刊宗旨,提高刊物质量,就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、专业素质优良的编辑队伍。
3、健全文稿评审制度。我们实行文章匿名评审制度。目前,正在建立一个国际和国内的专家库,这个专家库涵盖领域宽、范围广、权威性强。
4、建立联系合作机制。我们建立了与《新华文摘》、《人大复印资料》以及网站等转载媒体的合作机制;建立与国家发改委、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有关主管部门的联系渠道;建立与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、《经济研究》、《管理世界》、《财贸经济》、《工业经济》、《宏观经济研究》、《国际贸易》等主要学术期刊的联系机制。
5、加大刊物推介力度。我们要通过各种宣传方式,提高刊物的知名度、影响力,扩大杂志发行量。
6、创办英文版。我们将积极创造条件,创办《全球化》英文版,不断加大境外发行力度,使《全球化》成为世界了解中国,中国了解世界,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。
完全可以相信,通过《全球化》编委和编辑、发行人员的积极努力,在社会各界的参与个支持下,我们一定能把《全球化》这份重要刊物越办越好,办出特色,办出水平,办成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一流智库刊物,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