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《全球化》副总编王晓红
一、办好智库刊物的重要意义
智库刊物是一个智库传播学术创新成果、进行学术交流、集聚思想智慧、汇集专家资源的重要平台,它既是衡量一个智库创新能力、学术水平、成果质量的重要标志,也是展示智库社会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,打造智库品牌的重要窗口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,要“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,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”。把智库的建设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,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这不仅提出了中国智库发展的基本方向,也对智库刊物的发展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。中国智库如何站在为全人类谋福祉的高度,切实促进全球和平、稳定与发展,促进各国交流与合作?如何担当历史责任,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?这些都要求我们智库充分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,增强忧患意识,观大局、谋大事、创大业,针对全球经济、政治、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加强研究,提出富有前瞻性、建设性的方略和措施,为中央的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;要求我们打破国家、部门、学科之间的界限,广泛整合学术资源,建立一个国际国内智库合作交流的机制和平台。刊物就是这个平台的主要载体、桥梁和纽带。
二、智库刊物的主要特点
我认为,智库刊物既不同一般大众化的财经类、新闻类刊物,也不同于专门针对学术界的学术期刊。财经类、新闻类期刊的读者定位是针对一般大众群体,对经济问题、经济政策的解读、剖析要求通俗易懂,版面和文章的表现形式也要求活泼、短小、多样化,也就是说,要让老百姓看得懂、喜欢看,发行渠道、发行网络都是针对大众定位市场,如除邮局发行外,报刊厅、航班、机场、地铁、酒店、书店等公共场所都是刊物的销售渠道。学术期刊则不同。它的读者定位一般是从事这类研究工作的业内专家、学者阅读,受众群体十分高端化、小众化、专业化、学术化。论文的要求都是针对学术研究,通常具有理论性、规范性、创新性、系统性、深度性、大容量等特点。覆盖层面通常是高校、科研机构等狭窄的范围。
与二者相比,智库刊物有自己鲜明的特点。
从读者定位来看,与一般财经类、新闻类刊物相比,它具有高端化、专业化、理论化、研究化的特点,读者定位一般不针对大众群体,而通常是专业人士。与一般学术期刊相比,它又具有包容性的特点,受众群体又不单纯局限于学术界,而是包括:政府、企业、咨询机构、科研单位、高校等较宽领域。从功能定位来看,智库刊物首先体现在为决策咨询服务。如,《全球化》作为一个国家级智库刊物,刊物的着力点,首先要体现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、服务中央宏观决策、服务国家战略上。刊物以政策性研究为突出特点,力求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,为企业决策提供咨询服务,为其他业界同行提供政策、学术等研究服务。从刊物的发行层面来看,也通常覆盖上述群体。从影响力来看,智库刊物体现在对政府决策层面的影响力,对业内专家学者的学术影响力,同时,也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。
三、《全球化》作为智库刊物的定位及影响力
《全球化》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一家智库刊物,2010年10月公开出版,曾培炎理事长将杂志定名为《全球化》、题写了刊名,并将其定位为:为中国提升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宣传;为推动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服务;成为各级决策者的“参谋”与“助手”。自创刊以来,我们一直秉承曾培炎理事长提出的“同享人类智慧,共谋全球发展”的办刊宗旨和“创新、求实、睿智、兼容”的办刊风格,坚持高端定位、高层次起步、高质量办刊,坚持全局性、战略性、前瞻性和服务性相结合。创办以来,在刊物定位、风格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,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读者和作者群体。
一是坚持高端定位。在内容定位上,《全球化》以经济为主要内容,是政策性研究为主、兼顾学术性的理论研究刊物。强调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,同时,为企业、社会各界服务。刊物重点针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研究,注重反映国际社会所关心的中国问题,国内所关心的国际问题。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,在注重国际经济问题的同时,逐步向国际政治、外交、社会、文化、安全等方面拓展。目前,刊物在国际经济分析的预见性、宏观经济预测的权威性、经济政策的阐释性等方面,都逐步体现出自身的特点与优势。刊物发表的重点文章在《新华文摘》、《红旗文摘》、《人大复印资料》等权威刊物都有较高的转载率,网站点击量也大幅度上升。
2013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网站点击量10176次、中国知网下载量3986次、博看网点击量3187次。2013年本刊经《新华文摘》转载5篇文章(分别为:李京文《谈管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》、陈文玲《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推进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》、蒋正华《从科学发展高度看人口问题》、魏礼群《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发展战略》、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课题组《当前棉花价格问题的新挑战及对策建议》),《红旗文摘》转载6篇文章(魏礼群《世界上经济强国崛起的启示》、亨利?基辛格《中美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应结为伙伴》、唐家璇《世界经济复苏的喜与忧》、李韬葵《中国经济误读辨析》、陈锡文《必须处理好农民的城镇化问题》、李长久《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影响》),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1篇文章(王子先《华为:开放式创新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型跨国公司》)。
在读者定位上,《全球化》主要针对从事经济的党政领导干部、经济学界专家学者、企业管理经营者、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博士、硕士等群体。刊物与业界同仁进行了很好的合作交流。刊物先后与《管理世界》、《财贸经济》、《宏观经济研究》、《国际贸易》、《红旗文摘》、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、《经济日报》等期刊、报纸,刊登了《全球化》进行广告互换合作。并建立与《新华文摘》、《红旗文摘》、人大书报资料中心等期刊单位,及中国知网、维普网、万方网、博看网、国研网、宏观院网等网站的合作。
二是坚持创新发展。要做到创新,首先要坚持专家办刊,倡导理论联系实际,求真务实的良好文风。这就对作者、编辑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。《全球化》创刊以来,实施质量兴刊战略,坚持精益求精,着力打造精品的原则,汇集了一批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已经成为刊物的忠实作者,在国际经济、宏观经济等方面逐步形成了权威性,为提升刊物的影响力、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2013年《全球化》全年共编辑出版文章303篇,约153.6万字。其中,省部级以上领导文章占文章总数的15.5%;知名专家及正高职称、局级干部作者文章占60%;副高以下青年学者占10%。刊物以突出研究国际国内重大战略问题,服务宏观决策,推动企业国际化为主要内容,严格筛选稿件。《全球化》的编辑都是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,他们自身都从事研究工作,在国际贸易、宏观经济、产业经济等方面都颇有研究,因此对文章的编辑把关、文章筛选都有较高的水平。
三是坚持包容发展。所谓包容性,主要体现在文章风格的包容性、内容的包容性、作者的包容性、读者的包容性、同业联系的包容性等方面。在编辑风格上,我们始终坚持“双百”方针,解放思想,兼容并蓄,尊重学术自由,允许不同观点的交锋;在内容上,也基本形成了以国际经济、宏观经济、本刊专论为主要版快,区域经济、产业经济、案例研究、调查报告等内容兼顾的综合性刊物;在筛选文章上,以知名专家、党政领导干部为主,兼顾青年学者、企业家等不同层面的作者;以国内专家为主,兼顾国际专家;以大容量、长篇幅、规范性研究文章为主,兼顾短小精悍的观点性论述;在读者覆盖范围上,逐步形成了党政机关、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业等读者群体;在同业交流上,刊物逐步与其他刊物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机制,携手合作,共享网络和品牌资源。